簪花起源
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,也叫戴花、簪戴、插花,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。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。唐朝已有男子簪花的现象,到了宋朝更日益普遍。对花的喜爱,体现了一种审美偏好,不论男女皆以簪花为雅事,承载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“云鬓斜簪,徒要教郎比并看”,尽显女子簪花娇俏情态;“牡丹芍药蔷薇朵,都向千官帽上开”,彰显盛世气象;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”,寄寓超脱尘俗之情。一副《簪花仕女图》更是生动再现了唐代贵族女子簪花的胜景,将千年前那一瞬的繁华与风雅永恒留存。
簪花变迁
因时代的变迁,簪花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。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,这一古老技艺迎来了新的生机。近年来,在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的双重推动下,一批批匠人匠心独运,不仅精准复原了古代簪花的华美风韵,更巧妙融合现代审美理念,创新设计出一系列既传承古典又契合当代潮流的新式簪花作品。这一传统技艺的复兴,不仅为非遗保护注入了鲜活力量,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提供了生动范例。
制作簪花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加深青年大学生对传统簪花技艺和文化内涵的了解,提升社团成员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,丰富课余生活,行知研习社联合花想容服装设计社于3月13日开展了“簪花盈秀,古韵新承”主题活动。同学们走进簪花的世界,制作的每一朵花,每一片叶子,都蕴含着巧妙心思与细腻情感。在簪花过程中,同学们的双手恰似花间翩翩的彩蝶,灵动而优雅,从选材到设计,从裁剪到组合,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,将一朵朵簪花完美的与发箍相结合,创造出自然灵动的簪花作品。
保护与传承
展望未来,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。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现代技术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,让其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。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簪花之约,让历史芳华继续传承。